微信扫一扫

400-861-5777
当前位置:蟹状元首页 >新闻中心 >行业资讯

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激活盐碱地综合利用潜能

时间:2023.07.18 浏览:2551次
南有“阳澄湖”,北有“黄河口”,“黄河口大闸蟹”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。近年来,垦利区坚持向盐碱地要效益,瞄准黄河口大闸蟹特色优势产业,集成推进规模化养殖、标准化管理、品牌化运营,走出了一条适应盐碱地特质的大闸蟹产业发展路径。



南有“阳澄湖”,北有“黄河口”,“黄河口大闸蟹”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。近年来,垦利区坚持向盐碱地要效益,瞄准黄河口大闸蟹特色优势产业,集成推进规模化养殖、标准化管理、品牌化运营,走出了一条适应盐碱地特质的大闸蟹产业发展路径。

垦利区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模式,创新激活盐碱地综合利用潜能。近年来,垦利区坚持向盐碱地要效益,瞄准黄河口大闸蟹特色优势产业,集成推进规模化养殖、标准化管理、品牌化运营,走出了一条适应盐碱地特质的大闸蟹产业发展路径。《盐碱池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》入选农业农村部盐碱地水产养殖典型案例。

坚持“绿色有机”,建立黄河口“生态养殖”新标准。聚焦养殖“精细化”定标准。制定盐碱地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,推广“种草、投螺、稀放、混养”的精细化养殖模式,设计标准化池塘规格30亩/个,每亩投放标准1500只左右,大闸蟹的规格、品质、口感、营养价值明显提升,目前大闸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,亩产由不到60斤提高到200斤,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。聚焦服务“统一化”定标准。调研养殖户需求,制定统一苗种供应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物 资采集、统一品牌营销、统一技术培训“五统一”服务标准,引 用含带丰富营养盐和沙质土的黄河水灌塘,采取种植轮叶黑藻等水草方式滋养生态饵料,同时按照无公害操作技术研制专用配合饲料,成蟹平均规格提高到3.5两,每年比江苏蟹提前15至30天上市,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0%左右,全年实现产值5亿元。聚焦节水“高效化”定标准。按照国内最先进做法实施节水池塘改造提升,综合应用循环水养殖、综合种养等节水减排新技术,实现了源头节水、过程养水、尾水零排放三级水循环,用水量从原来的1000方/亩降低至500方/亩,节水率达到50%。探索稻蟹生态混养新模式,通过采用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,实现种养殖全过程农药化肥零投入,每亩可产水稻1000—1100斤、大闸蟹60—70斤,亩均净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,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“双赢”。

破解“南繁北育”,培育滩涂地“耐碱基因”新谱系。列经费请专家。聚焦破解随意捕捞购置蟹苗,导致的种质资源混杂、盐碱地适应性差、侵害滩涂生态环境等问题,列支专项资金110万元组建创新技术团队,引进一线技术管理人员,聘请高校国内权威专家为高级顾问,在苗种选育、技术研究、产 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,实现了从“捞取野生大眼—工厂化育苗—生态化土池育苗”的三级跨越,既提高了品质,也涵养了生态。建基地搞实验。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、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,建成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及300亩科研实验基地,常驻研究员利用33个科研池塘,进行“黄河口大闸蟹良种选育、中试和应用示范”,被确定为黄河口大闸蟹种质资源基地。经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,新培育大闸蟹品种的磷、钙等6种元素和缬氨酸等10种氨基酸及脑黄金(DHA、EPA)含量,均高出长江水系大闸蟹。强合作育良种。依托惠泽农业科技公司,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开展大闸蟹良种选育,基于黄河口野生大闸蟹种质资源,采用家系和基因组育种技术,以生长和耐盐碱为主要选育指标,建立了快速生长、耐低盐、耐碱度等专门的配套选育系,选育出耐盐碱、早成熟、高品质的“黄河口1号”大闸蟹良种,繁殖大眼幼体2500余万只,较外地蟹苗成活率提高30%、生长速度提高20%。

实施“数据赋能”,构建全周期“智慧监管”新场景。搭建物联网监管平台。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智能化管理,通过水下摄像机、传感器等设备,实时监测水温、溶解氧、PH 值等水质参数,实现养殖水立体化、全过程科学把控;通过控制进水量、增加进水频次等办法,将水位始终保持在50厘米—80厘米,为大闸蟹脱壳生长提供适宜环境。打造农产品检测中心。采用无人船声呐探测技术,配建独立实验室和高精尖分析仪,定时扫描水体中大闸蟹的数量、大小、分布等关键要素指标,对其生长性能及可食率营养数据跟踪测量分析,把每一只大闸蟹的生长阶段和生长过程清晰呈现出来,全面把控和保障大闸蟹质量品质。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。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生产销售全过程,为每一枚成蟹贴上二维码专属标签,跟踪记录螃蟹的生产数据、物流数据、产品状态信息等各环节数据,构建形成农业物联网追溯系统,实现大闸蟹餐桌质量安全精细化监管。

布局“营销矩阵”,打造整链条“价值赋能”新模式。产业融合赋能。坚持大闸蟹产业“接二连三”融合发展,与京东科技合作建设黄河口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暨展销专业市场,集合产品展销、智能流通、新业态服务三大功能,打造“好品山东”农特产品产业示范样板。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,围绕打造“黄河口国家公园游客关键承接地”目标,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重点拓展农业功能,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与胜利村红色美丽村庄、一邦水稻、润松农业等串点成线开展研学游,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。今年以来,已接待研学团队30批、4000余人次。双线营销赋能。“线下”建立黄河口大闸蟹交易中心、黄河口大闸蟹北京办事处及批发中心,为开展商务洽谈、货物中转、批发零售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。“线上”建成黄河口大闸蟹网红直播基地,开设京东、顺丰优选、淘宝等电商专区,在北京、香港等城市和新加坡进行推介品鉴,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布展宣传,与东方甄选、海洋演义公司合作开展直播带货,目前网 上销售超过30%。品牌塑造赋能。引进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学院成立文创产业园,对黄河口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品牌策划,与腾讯、人民网等合作进行品牌塑造,连续多年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和美食节,大闸蟹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,品牌价值达到26.12亿元,蝉联中国十大名蟹,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。

带动“强村富民”,形成紧密型“利益联结”新机制。党委引领共参与。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兴产业、富群众上来,成立大闸蟹产业链党委,吸引惠泽、绿城等9家龙头企业和胜利 村、二十八村等村庄参与,推动由“单兵作战”向“联动共赢”转变。目前,惠泽公司与牛圈村渤源水产养殖合作社签订扣蟹代养协议,合作社年可增收50万元;与六村劳务合作社达成协议,年可实现劳务收入35万元。协会抱团闯市场。聚焦降低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成本、强化抵御风险能力,探索推行“协会+村党支部+联合社”模式,成立联合社与龙头企业组建大闸蟹产业协会,建立起集体、村民和协会的利益联结机制,提升了产品价值,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。村民就业奔致富。通过成立惠农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,建设加工物流中心提供就业岗位,打造“稻乡蟹缘”示范片区实现一地两用,开展“科研、养殖、加工、电商、旅游”为一体的产学研活动,把群众纳入大闸蟹产业发展全链条。2022年,群众人均收入超过3.6万元,实现了盐碱地变身“金饭碗”、毛螃蟹成为“富民蟹”的华丽 转身。

文章来源: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
点击这里留下您的电话
我们会尽快给您回电